古代中国建筑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
绥远城将军衙署也已历经近三百年的风风雨雨,每个建筑的屋脊上都有装饰的“螭吻”。据载,螭吻由鸱尾、鸱吻(音吃吻)演变而来,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后逐渐演变为明朝以后的螭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九子之一。
龙,是中国的“图腾”,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迄今为止,龙生九子的说法有很多,今天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种,仅供参考。
螭(chī)吻:喜欢登高望远,能呼风降雨,所以装饰在建筑的屋脊上,用以防火。
蒲牢:爱吼叫,喜音乐,因而它常被用来装饰大钟,做钟顶的钟钮。
赑(bì)屃(xì):样子像龟,善于背负重物,还喜欢文字,爱扬名,因此让驮石碑。
狴(bì)犴(àn):像老虎,有威力,因此把它装饰在监狱大门上,用来威吓罪犯。
饕(tāo)餮(tiè):平生贪吃,所以人们把它装饰在盛食物的器皿上。
狻(suān)猊(ní):样子像狮子,喜欢烟火,它一般被装饰在香炉上。
椒(jiāo)图:样子像螺蚌,善于封闭和保护自己,因此人们把它装饰在大门上,用来守门。
睚(yá)眦(zì):传说它性情凶残,爱争斗厮杀,所以它被装饰在刀剑柄上。
趴(bā)蝮(xià):喜欢水,故被装饰在桥头柱,桥洞和桥栏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