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
搜索

25/2019.11 · 清代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综述


在我国传世的文物中,古代的官文书——档案文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又以清代档案文件传世数量为最多。在这些清代档案中,又以奏折文书最为世人所瞩目。这有两种原因:一是奏折文书的数量很多;二是奏折文书的内容很重要。因奏折大都是清代中央及地方高级官员直接向皇帝奏报重要公务时所使用,而且在这些奏折上,一般都有皇帝的亲笔批示,这就使之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行政和法律效用,而且就其史料价值而言,在清代种类繁多的官文书中,亦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举凡清代自康熙中期以后直至清末的二百余年间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一切机密要务,奏折内都有详细的记载。其内容之丰富、系统和可靠,是其他文献资料所难以与之相比的。有关绥远城将军的满文奏折也不例外,由于绥远城将军的性质、职掌及其在清政权中的地位,决定其产生的奏折虽其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重要。由于历史造成的种种原因,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不被世人所了解,致使这部分奏折未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本文就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的形成、特点、数量、主要内容及其价值,作一简要评述,不妥之处敬请识者批评指正。

  绥远城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右卫建威将军遂移驻绥远城,并改称绥远城建威将军。自第一任绥远城建威将军王常入驻绥远城至宣统三年绥远城将军被革命军赶出将军衙署的174年里,共有78任将军在此任职,逐步演变成清朝防御和控制漠北广大地区和民族的屏障,其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于大漠南北影响深远。2006年,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组织专业人员对绥远城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始征集文献史料。经过多方努力,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1300余件明清两朝档案内,发现了长期被人们遗忘了的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而后,将军衙署博物院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合作,计划翻译《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以期发挥其应有的研究价值。

  这次整理挑出的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共1300余件,起止时间为雍正十三年至宣统三年。奏折全部为录副奏折。“录副”也就是各级官员呈递的奏折,于朱批发下时,皆抄录一份,以备考查。凡是机密事件、寄信、传谕之奏折,或者有朱批非常机密的事件,都由军机处军机章京亲自手抄。奏折抄好以后,由军机章京两人逐字逐句的校对,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以备日后查考,而且要把奏折抄录人以及奏事人的姓名,所奏事由,何年何月何日,交与不交有关部门处理都写在录副奏折上分别记注。

  这一部分主要以历任绥远城将军呈给皇帝的奏折为主,其中还包含了办理归化城事务·兵部尚书通智、归化城都统丹津等官员呈给皇帝的奏折,虽然它们不是绥远城将军的折子,但这些折子与绥远城的建成有着密切关系,如雍正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归化城都统丹津等奏请调用穆纳山木材以供筑城之用折;雍正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建威将军申穆德等奏赴归化城附近地方勘察选定筑城地点折;办理归化城事务兵部尚书通智奏请选派谙练工程官员至归化城办理城工事务折;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右卫将军王常移驻归化城新城并设二员副都统四员笔帖式折等等。

  所有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修筑绥远城、内政、军务、财政、法律、文化教育、物候气象及其他等八大类。现将各类奏折分别介绍如下:

  1.修筑绥远城。其时间起于雍正十三年,止于乾隆五十八年。主要反映:筑城议准、屯垦备材、选定城址、清廷议复、筑城兴工及命名城名、筑城竣工等情况。

  雍正十三年闰四月初七日,大学士鄂尔泰等议奏“于归化城附近筑城移驻官兵事宜”之后,筑城事宜折日渐增多。由土默特左翼都统丹津上奏有三折。其中一折为“奏请调用黄河岸上积存木材及穆纳山木材以供筑城之用”,这可以纠正绥远城筑城木材外地来源的推测之说。

  雍正十三年七月“总理事务和硕果亲王允礼等奏议丹津所请调运木材筑城盖房事折”之后,六个月未见筑城诸事奏折。因为这段时间正值雍正皇帝驾崩和乾隆皇帝登基的非常时期,故筑城事折直至乾隆元年六月初一日才由办理归化城事务兵部尚书通智上“奏请选派谙熟工程之员赴归化城办理工程事务”折。由此可知,绥远城筑城工程已经处在已挑选主持工程人员、确定城址准备开工阶段。

  2.内政类。在此大类下可分官员任命、奖赏、惩办、调换、晋降五项。主要反映:绥远城将军、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笔帖式等员的增设裁汰,拣选补放,开缺休致,送部引见,差委效力,奖赏抚恤,封赠荫袭,军政考核,

纠参处分,年班进京,请假准假等情况。如乾隆五年三月二十六日,绥远城建威将军伊勒慎奏报到任日期折;乾隆五年四月初六日,绥远城建威将军伊勒慎参奏前任将军王常等贪婪情形折;道光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绥远城将军彦德等奏派绥远官兵赴乌里雅苏台换防折。

  3.军务类。在此大类下可分官兵驻防及操练、八旗事务、惩办逃犯三项。内容包括操演检阅、设卡驻防、严防火灾、缉拿犯人、修建营房、筹办粮饷装备、奖赏出征立功或操演成绩优异官兵、惩办渎职官兵、抚恤出征阵亡官兵以及八旗官兵换防、守边、戍驻、满蒙官兵步骑训练、狩猎(通过狩猎进行的骑射训练)等情况。如乾隆五年九月十八日,绥远城将军补熙奏报每年春季赴右卫查看兵丁操演情形折;乾隆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建威将军富昌奏报绥远城右卫等处官兵起赴北路续设驿站日期折;乾隆三十一年八月初十日,绥远城将军嵩春等奏从绥远城绿营内调拨官兵派往直隶山西驻防折。

  4.财政类。内容包括官房租银、滋生银及其利润、中央财政扶持、地方财政收入及各项费用使用情况、开垦土地、土地纠纷、救灾赈灾等情况。如乾隆三年十月初四日,绥远城建威将军王常等奏请于绥远城内设立马驼市并将空房出租折;乾隆四年十月十二日,绥远城建威将军王常奏闻赈济安乐等六村被水灾民用过银米数目折;嘉庆十年十一月三十日,绥远城将军春宁等奏请土默特私垦地亩停征租银分给蒙古耕种不准雇用汉民折。

  5.法律类。在此大类下可分民事案件、地产纠纷、盗马盗牛、逃犯囚犯、其他盗案五项,主要反映:查办伤人、抢劫、诈骗、拐卖人口、纵火、赌博以及债务、婚姻、遗产继承等案件,审办地产、房产、地租、房租纠纷案件以及偷盗马、牛、羊、骆驼和旗人、民人财务的案件,委派官兵缉拿盗窃人犯 ,惩罚缉盗不力官员,与理藩院、军机处、兵部等的行文等情况。如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绥远城将军诺伦为奉命于绥远城地方缉拿伊犁逃逸遣犯尚未拿获事咨呈;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绥远城将军诺伦等奏报将盗马佐领僧额拉治罪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绥远城将军容保参奏延误绥远往京城递送要文之驿站官员折。

  6.文化教育类。文化教育类的奏折反映了设立满蒙学馆和满汉学馆,设立满蒙文翻译笔帖式,选派师傅,支给官学师生饭银,挑选录用官学教师和学生,请赏《清字会典》等情况。如乾隆六年十二月初六日,绥远城建威将军补熙等奏请于绥远城左右两翼设立满蒙学馆折;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十六日,绥远城将军容保奏归化城土默特官学发给教习学生银两数目折;乾隆五十年九月二十二日,绥远城将军集福等奏请裁撤右卫满洲学堂设立满汉学堂折。

  7.物候气象。主要反映右卫、归化城土默特、绥远城等处降雨情形,降雪情形,因得雨而庄家生长和收成等情况。如乾隆三年二月二十四日,绥远城建威将军王常等奏闻绥远城降雪情形折;嘉庆十年三月二十六日,绥远城将军春宁奏绥远城降雨折;光绪四年正月十二日,绥远城将军瑞联等奏报绥远城等处得雪情形折(满汉合璧)。

  8.其他。主要反映塞外放牧、塞外风土人情、绥远城与左右卫的天文地理环境、将军衙署与京城各部衙之间的行文往来、绥远城将军与属下官吏之间的公务往来、将军衙署与扎萨克蒙古之间的关系、将军衙署与土默特、察哈尔及外省区之间的公务往来、驻防满洲官兵与当地蒙古官兵之间的关系、设置驿站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如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绥远城将军奕兴等奏请将伊希泰坐补土默特右旗参领折;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察哈尔都统铁麟奏为接署绥远城将军印务谢恩折;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九日,定边左副将军桂轮等奏报绥远城派驻乌里雅苏台官兵换防折。

  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所记载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绥远城将军衙署为中心,综合性的反映管辖区域近两个世纪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戍边、屯垦、社会、民生、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历代沿革情况。

  绥远城将军奏折内容丰富、翔实,它对清代绥远城地区和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交通、人口、文化、教育诸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奏折所记载内容直接反映当时本地区的重大事件,是对当时情况的第一手记录,每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记述较详尽,真实性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的翻译出版无疑对清代绥远城地区和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地方志做出重要的补充,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甚至对研究清史、八旗驻防史、民族史以及边疆史都有着重要利用价值。同时,它对清代蒙古盟旗制度,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政策、清代地方政府的文书档案及满语满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斯钦布和

推荐新闻